Category: Uncategorized

  • 公僕變身!教長者玩智能手機

    當公務員遇上樂齡科技:義工隊助長者跨越數碼鴻溝

    想像一下,長者們不再對智能電話感到陌生,而是能輕鬆滑動螢幕,掌握生活資訊,甚至透過科技讓生活更便利有趣。這正是最近在土瓜灣香港聖公會樂民郭鳳軒綜合服務中心發生的溫馨一幕。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常任秘書長梁卓文,連同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率領公務員事務局義工隊及數字政策辦公室義工小組,一同到訪中心,參與了「友智識」長者數碼共融計劃的義工活動。他們化身數碼導師,細心輔助長者學習使用智能電話及流動應用程式,共同體驗樂齡科技帶來的無限可能。

    活動中,長者們在公務員義工的耐心指導下,學習如何透過「智方便」應用程式查詢天氣、使用「防騙視伏器」辨識詐騙風險,以及輕鬆查看急症室輪候時間等日常實用資訊。這些貼近生活的學習內容,讓長者們感受到科技的實用與便利。

    除了基礎應用教學,公務員義工們也即場解答長者在使用智能電話時遇到的各種疑問。他們更透過互動遊戲,讓長者親身體驗數碼科技的好處,甚至嘗試使用中心為社區膝患人士研發的人工智能運動程式。現場還安排了感官統合訓練和認知訓練遊戲,幫助長者提升反應能力,在歡樂中活化身心。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特別鼓勵公務員善用自身的知識、技能和人生經驗,在工餘時間積極參與義工服務,回饋社會。她強調,這正是公務員關心社會、服務社群精神的最佳展現。

    值得一提的是,公務員義工運動近年蓬勃發展。2024年至今,公務員義工隊已舉辦或參與約2,040項義工服務,累積參與人次約23,500人,服務時數超過111,700小時。相較2023年,義工服務項目及服務時數分別大幅增加了400多項及22,400小時,增幅高達25%。這組數字不僅展現了公務員投身公益的熱情,也體現了他們為社會奉獻的堅定承諾。

    這次土瓜灣的數碼共融活動,不僅為長者們打開了通往數碼世界的大門,更讓公務員與社區建立了溫暖的連結。透過科技與愛心的結合,公務員義工們正一步步幫助長者跨越數碼鴻溝,享受更精彩、更便利的樂齡生活。

  • 香港玩轉全城啟動!

    「處處是旅遊」不是夢!香港啟動旅遊熱點新計畫,要你玩轉全城!

    香港旅遊業正迎來強勁復甦!旅客數字節節上升,政府趁勢加碼,宣布啟動「發展旅遊熱點」的全新計畫,準備將香港打造成一座「處處是旅遊」的魅力城市。

    這股樂觀氣氛並非空穴來風。行政長官李家超透露,今年首四個月,香港已迎接了高達1,600萬人次的訪港旅客,較去年同期顯著增長10%!其中,內地旅客貢獻了1,200萬人次(按年增長8%),而非內地旅客的增長更為亮眼,達到400萬人次(按年增長17%)。李家超指出,這得益於特區政府與旅遊、餐飲、酒店、零售等各行業的通力合作,以及多項成功盛事的舉辦。加上航空運力的逐步恢復,預計這股增長勢頭將持續下去。

    為了把握住這股復甦的良好勢頭,政府早已未雨綢繆。李家超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宣布成立了「發展旅遊熱點工作組」,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親自領軍。這個工作組肩負重任,其首階段的落實項目即將在今天下午由卓副司長率領跨部門代表公佈。

    這個工作組的成立,是基於《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並設有三大核心目標:

    1. 發掘與創造在地魅力: 加強跨部門協調,深入全港18區,匯聚政府、業界及社區的智慧與力量,共同發掘和建設那些真正能匯聚人氣、充滿在地特色的旅遊熱點。目標是實現「處處是旅遊」,讓旅客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驚喜。
    2. 緊貼新常態下的旅客喜好: 精準對焦現今旅客多元化的需求和新的旅遊模式。無論是熱衷探索自然的生態遊、沉浸歷史文化的深度遊、追求獨特視覺的打卡遊、品嚐地道風味的美食遊,或是其他小眾主題,工作組都將致力於拓展和優化相關體驗。
    3. 提升景點設施與遊玩體驗: 不僅要優化現有景點,更要注入創新元素,例如將旅遊與美食、影視文化、藝術展覽、企業特色等跨界融合,串聯成更豐富有趣的「樂趣旅遊」。同時,善用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等前沿科技,讓購物消費本身也能成為旅途中的樂趣環節,藉此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李家超強調,特區政府將積極把握當前的良好勢頭,持續優化香港的旅遊配套,不斷發掘新的魅力所在。隨著這些新項目的逐步落實,香港正全力提升其作為國際旅遊目的地的吸引力,準備迎接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讓他們在這裡發現不一樣的精彩。

  • 港經濟新引擎啟動?

    香港經濟新引擎啟動?李家超下周立法會聚焦兩大關鍵:深化國際合作、加速北部都會區!

    下周四,香港立法會將迎來一場備受矚目的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行政長官李家超將親自與議員們深入探討關乎香港未來發展的兩大重要議題:如何進一步深化國際交往合作,以及如何加快發展龐大的北部都會區。這不僅是一場例行會議,更是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能、開闢新機遇的關鍵時刻。

    「國際交往合作」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立身之本。行政長官李家超提到,上星期率領高級別商貿代表團訪問卡塔爾和科威特,成果豐碩,這正是實踐國際合作、開拓商機的鮮活案例。他希望藉由這次答問會,與議員們一起「集思廣益」,探討香港能如何抓住全球機遇,為經濟發展創造更多突破點。這場討論將為香港未來的國際戰略指明方向。

    另一個重磅議題是「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這個跨越香港北部廣闊區域的宏大規劃,旨在打造香港新的經濟引擎。政府已將北都分為西至東四個部分:高端服務與物流、創新科技、口岸商貿產業,以及藍綠康樂旅遊生態。為了讓這個願景更快成為現實,同時減輕政府的財政壓力,當局正在嘗試一種創新的「片區開發」模式。他們計劃在洪水橋/厦村、粉嶺北和新田科技城三個試點,以片區為單位向市場招標,期望引入民間資金和力量,以更高的效率推進開發,為北都發展按下「快進鍵」。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新田科技城,尤其是與深圳緊密相連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這裡被寄予厚望,要成為科技領先、前沿研發和成果轉化的示範地。然而,要充分釋放其潛力,必須在法律法規、政策制度等方面實現突破,打通人流、物流、資金流、數據流的「關節」。行政長官希望與議員們共同探討,如何以創新的方式移除這些障礙,讓新田/河套真正成為推動高端製造和科研發展的「試驗田」。這不僅關乎一個區域的發展,更是深化港深合作,提升香港國際科技創新地位的關鍵一步。

    總之,下周的行政長官互動交流答問會,將聚焦香港經濟發展的兩大核心動能。無論是面向世界的國際合作,還是面向未來的北部都會區建設,都關乎香港的競爭力和市民的生活。這場與立法會議員的深入互動,預計將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為香港的發展繪製更清晰的藍圖。讓我們拭目以待!

  • 局長重慶挖寶藏

    啟程重慶:商經局局長丘應樺深化渝港合作,開拓西部新機遇!

    香港與內地經貿往來日益緊密,其中西部地區蘊藏巨大發展潛力。為進一步加強香港與中國西部重點城市的聯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將於明日([假設日期])啟程前往充滿活力的重慶。

    是次訪問的重點行程,是出席第七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西洽會)。丘局長此行目標明確:全面加強渝港兩地在經貿領域的推廣與交流,為雙方企業和投資者創造更多合作機遇。重慶作為西部重要經濟中心,與香港在金融、貿易、專業服務等方面具有廣闊的互補空間,此行將有助於發掘和拓展更多新的合作領域。

    丘應樺局長將於周五([假設日期])返港。在他離港期間,商務及經濟發展局的局長職務將由副局長陳百里署任。此次重慶之行,標誌著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與內地省市合作的又一重要舉措,令人期待渝港經貿關係邁上新台階!

  • 局長重慶西洽掘商機

    聚焦西部新機遇!商經局局長將啟程前往重慶出席西洽會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將於明日啟程前往重慶,出席第七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西洽會)。此行旨在進一步加強香港與重慶兩地在經貿領域的推廣與交流。

    重慶作為中國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其龐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動力,為香港企業提供了廣闊的合作空間和投資機遇。丘局長將藉由參與本屆西洽會的平台,深入了解西部地區的最新發展趨勢和投資環境,同時積極推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專業服務中心的獨特優勢,促進更多渝港企業之間的務實合作。

    這次訪問不僅是深化區域經濟聯繫的具體行動,也體現了香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開拓多元化市場的策略方針。

    丘局長預計將於本周五返港。離港期間,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將署任局長職務。

  • 變局香港 綠色搶機

    逆風而上: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揭示香港如何在變局中抓住綠色新機遇

    面對全球貿易戰和越來越複雜的國際形勢,一些國家和地區似乎開始放慢了環境保護和減碳步伐。比如,歐洲聯盟放寬了汽車排放規定,加拿大取消了碳稅,新西蘭也放慢了減排目標。在當前地緣政治緊張與全球貿易戰的背景下,不少人或許會問:香港可否也放慢一下環保步伐,先靜觀其變?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其網誌中明確表示,香港在環保路上絕不「躺平」。環境保護是我們的國策,也是香港長遠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強調,無論國際形勢如何變化,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不會放緩。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確實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尤其對零售、飲食等與消費密切相關的行業風險猶高。我們不能對市民和業界的困難視而不見。因此,必須針對現時的大形勢,「因時制宜」來制訂推進環境保護的策略,務求以最少代價、最大效益來推進環保,並避免在這個艱難時期加重市民和經營困難者的負擔。

    局長指出,在當前形勢下,香港可以通過創新、合作和政策引導,將環保挑戰轉化為新的機遇。回顧本屆政府的經驗,未來中短期將循以下七大方向穩步前行:

    1. 多用宣傳教育,改變市民行為,打造綠色生活文化: 通過推動源頭減廢和擴大回收網絡,香港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已連續三年下降,回收率持續提升。「綠綠賞」用戶突破百萬,市民積極參與分類回收。「走塑」一年來,自攜餐具、業界選用替代品已漸成習慣,綠色生活文化正在萌芽。

    2. 緊密與行業協作,探索務實可行的環保措施: 環保署推出《減少使用包裝約章》,鼓勵企業減量、提高可回收性。推進下一階段「走塑」時,正與業界合作測試替代品,平衡環保目標與市民生活影響及成本可負擔性,確保措施穩慎推進。

    3. 盡量善用市場力量發展環境基建,把公帑投入減至最低: 邁向碳中和帶動電動車及相關產業發展。香港電動車數目五年增長八倍,吸引企業參與充電網絡建設,電動車電池回收廠也將投入運作。重新檢視區域供冷系統的推進模式,盡可能善用市場力量,已初步估計可節省不少於400億元的政府工程開支。

    4. 協助綠色經濟轉型,發掘和建立新經濟增長點: 積極協助本地綠色科技發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商業技術及產品,並爭取本地生產、利用本地回收廢料升級再造。例如協助盧米科技利用回收廢塑膠製造聲學超材料,協助i2Cool利用回收廢料製造無電製冷產品核心原料,發展新質生產力。同時推進能源轉型(如LNG接收站),準備引入綠色甲醇、可持續航空燃料,以及發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打造綠色航運航空中心,發掘新產業。

    5. 加強內地合作與國際聯繫,攜手應對氣候變化: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機遇,成立「無廢灣區」專題小組,加強區域性回收利用,共同發展循環經濟。香港憑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優勢,可成為內地綠色技術和產品的示範平台,協助本地環保減碳,並助力內地向「一帶一路」和東盟地區輸出綠色科研成果。

    6. 擴大綠色金融,為環保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香港持續發展綠色金融,穩居亞洲領先地位。綠色及可持續債務發行量龐大,綠債發行量連續七年居亞洲區市場首位,為內地和海外企業的環保項目提供重要資金支持。

    7. 發展與保育並行,實現雙贏邁向可持續發展: 積極推進發展與保育並重。例如,研究建立三寶樹濕地保育公園,既提升后海灣濕地生態價值、推動水產養殖現代化、提供生態教育康樂設施,也能為北部都會區發展創造環境容量,實現保育與發展並行。

    謝展寰局長強調,儘管外部環境複雜,全球貿易戰帶來經濟前景不確定性,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並非對立。香港可以通過創新、合作和政策引導,將環保挑戰轉化為新的機遇。企業提前布局綠色轉型,既貢獻社會,亦能在未來綠色低碳經濟中佔據競爭優勢。鼓勵市民參與和支持綠色生活,更是推動香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一步。

  • 智能過路新體驗

    行人過路新體驗:智能裝置登場,安全便利再升級!

    過馬路,看似簡單的日常動作,但對於視障人士或有其他需要的市民來說,卻可能充滿挑戰。好消息是,運輸署正為全港的行人過路處帶來一場「大變身」!全新的電子行人過路發聲裝置正逐步上線,加入多項創新功能,讓過馬路變得更安全、更方便、更貼心。

    你可能對現有的發聲裝置不陌生,它們透過聲音和震動提示行人燈號狀態,在車流較高但人流較少的路口,甚至需要按下按鍵綠燈才會亮起。這些功能雖然提供了基礎協助,但大部分裝置已運作超過20年,逐漸超出使用年限,故障率也隨之上升。

    因此,運輸署展開了大規模的更換計劃,預計在2027年底前,完成全港約2,000個路口、約13,000套裝置的更新,告別「老爺機」,迎接「智慧」過路時代!

    那麼,新一代裝置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呢?除了保留原有的發聲、震動和按鍵功能外,它還一口氣增加了五項實用新功能:

    1. 發光提示,弱視人士更容易找! 裝置上端新增了發光組件,在遠處也能看到,方便弱視人士或在光線不足時快速找到行人過路處的位置。
    2. 摸讀地圖,過路佈局心中有數! 裝置旁邊設有摸讀地圖,為視障人士提供過路處的平面佈局資訊,幫助他們更清晰地規劃過路路線。
    3. 語音報位,身處何地一按即知! 按下裝置底部的啟動鍵,裝置會以粵語、普通話、英語讀出附近的街道名稱,使用者能即時確認自己身處的位置,大大提升安全感。
    4. 非接觸感應,過路更衛生! 新增了非接觸式行人過路按鍵感應器,揮一揮手就能完成操作,減少接觸公共設施的衛生疑慮。
    5. 夜間模式,減少噪音滋擾! 夜間人流較少時,裝置的運作音量會自動調低,避免對附近居民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更貼心的是,新裝置還考慮到視障人士在需要時可能需要提高音量。運輸署將在今年第三季透過視障人士團體,免費派發約15,000件專用無線裝置。視障人士只需利用這些專用裝置或香港出行易手機應用程式的遙控功能,就能短暫地提升發聲裝置的音量,確保聽清楚提示。

    這項大規模的更新不僅是設備的換代,更是城市對弱勢群體的關懷體現,讓科技融入生活,為所有市民提供一個更安全、更便利、更友善的出行環境。下次過馬路時,不妨留意一下這些「新面孔」,體驗一下智能過路帶來的改變吧!

  • 航青團:夢想起飛!

    等了半世紀的夢想:香港航空青年團新總部啟用,飛向無限可能!

    成立逾半世紀的香港航空青年團,一直是本地航空業人才的重要搖籃。然而,長久以來,這個肩負培育下一代航空專才使命的團隊,卻一直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固定訓練中心。團員們只能借用學校或社區會堂等設施進行訓練,場地限制不僅讓活動和訓練的舉辦變得困難重重,更難以引入專業的飛行模擬器等關鍵設備。

    「場地限制使我們難以按需要舉辦各類活動和訓練,也難以引入飛行模擬器等專業設備。」香港航空青年團司令陳孟麟道出了團隊多年來面對的最大難題。

    尋求突破:終於找到「家」

    為了打破僵局,為團員打造一個更完善、更專業的訓練環境,航青團於2018年啟動了尋覓新總部暨訓練中心的計劃。經過多年的努力和物色,終於在2023年,團隊鎖定了灣仔肇輝臺一座空置的舊校舍。

    航青團行動部副主管蔡啟邦指出,這座舊校舍的內部結構相當理想,原有12間課室和禮堂,無需大規模改建,這大大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為新總部的落實提供了絕佳基礎。

    華麗變身:從課室到夢想啟航地

    經過一年多的精心改建,香港航空青年團新總部於今年3月正式啟用。原來的12間課室搖身一變,成為多用途學習室、會議室等現代化空間,為團員提供舒適且功能齊全的學習及訓練場所。

    更令人振奮的是,新總部引入了多部先進的飛行模擬器,包括一部一比一全動向直升機模擬器。蔡啟邦表示,隨着香港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青年人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機會將不斷增加,這些專業器材的引入,將極大提升學員的航空專業技能。航青團未來更計劃引入一部一比一定翼機飛行模擬器,進一步豐富訓練內容。

    除了室內空間,昔日的學校操場也煥然一新,變成了專門用於中式步操和升旗訓練的區域。值得一提的是,在改建過程中,安裝這片新訓練場的旗桿也面臨不少技術挑戰。蔡啟邦分享道,由於舊校舍依山而建,大型機械難以進入,承建商只能採用分段組裝的方式,以人力搬運配合小型機械,分三次吊運和組裝共三支合計超過40米高的旗桿,展現了團隊迎難而上的決心。

    全面發展:培養國家觀念與歸屬感

    新總部不僅聚焦航空專業技能,更致力於青少年的全面發展。特設的國民教育天地,透過展示國家的最新成就與發展,幫助團員加強國家觀念和民族自豪感。

    已參加航青團九年的第301中隊學員督導士官郭思晴表示,新總部為團員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學習和成長機會,先進的設施和專屬空間大大增強了團員的歸屬感。她對未來在新總部迎接新挑戰充滿期待。

    緊密夥伴:政府飛行服務隊的支援

    新總部的成功設立,離不開重要夥伴——政府飛行服務隊(GFS)的大力支持。航青團於去年4月成為飛行服務隊資助的青少年制服團隊,獲得了更多寶貴支援。

    飛行服務隊三級空勤主任蔡浩明指出,飛行服務隊積極參與由保安局和發展局主導的選址會議,確保新總部的設施能滿足航青團的需求和未來發展。同時,部門也提供技術和專業意見,協助航青團設立模擬飛行設備及其他教學設施。

    大開眼界:認識航空業的無限可能

    航青團團員還有機會獲安排參觀飛行服務隊總部,甚至獲選參與專業的飛行模擬器訓練。飛行服務隊署理高級機師余海斌表示,這能讓團員近距離接觸部門的直升機和定翼機,更實際地認識飛行服務隊的日常工作,並學習一些簡單的飛行理論,提升對航空的興趣和認知。

    余海斌強調,整個航空業的工作選擇非常廣泛,不只有機師。「讓他們知道除了飛機師,還可以成為維修人員,又或是負責航空管制,其實是很多可能性。」他笑言,團員未來也有機會成為他的同事。事實上,飛行服務隊目前超過一成現職飛行人員,都曾是香港航空青年團的團員。

    經過半世紀的等待與努力,香港航空青年團終於擁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溫馨而專業的「家」。這座位於灣仔的新總部,不僅是訓練基地,更是承載夢想、激發潛能、開拓視野的啟航地。在這裡,年輕的航青團員將飛向更加廣闊的未來,探索航空領域的無限可能!

  • 港赴埃及 灣區掘金

    香港連線埃及:超級聯繫人如何向世界推廣大灣區黃金機遇?

    近期,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專員陳潔玲完成了一次意義深遠的埃及訪問。此行的重點任務,正是向埃及以至非洲的政商界,全面推廣粵港澳大灣區的龐大發展機遇。

    在埃及首都開羅,曾局長與中國駐埃及大使廖力強進行了會面,並與當地多位政商界代表展開了富有成效的交流。這些互動為後續的推廣活動奠定了基礎。

    此行的高潮,莫過於出席「粵港澳大灣區—非洲(埃及)經貿合作交流會」。曾局長在會上發表了致辭,向與會的政商界人士詳細闡述了大灣區的建設藍圖及蘊藏的無限商機。

    他強調,在中央政府的堅實支持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與大灣區內其他城市緊密協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曾局長特別 highlighting 了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會的獨特優勢:包括「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高度法治化和市場化的營商環境、資金自由進出、完善的金融監管制度、簡單低稅制,以及全球頂尖專業人才的匯聚。他熱情鼓勵海外企業充分把握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勢,選擇落戶香港,進而輕鬆開拓大灣區這個充滿活力的龐大市場。

    曾局長進一步指出,在全球新形勢不斷變化的背景下,香港作為舉世聞名的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同時也是中國最國際化的城市,更應積極發揮其「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獨特角色與功能。透過不斷拓展國際合作,香港將在助力國家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與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並進一步提升中國在國際舞台上的影響力。

    這次埃及之行,不僅是大灣區發展戰略「走出去」的重要一步,也再次印證了香港在連接中國內地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橋樑與平台角色。

  • 公僕愛心教學 長者智能啟航

    愛心科技連線:公務員義工隊帶長者探索智能新世界

    今日,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常任秘書長梁卓文及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聯同公務員事務局與數字政策辦公室的義工隊,來到土瓜灣香港聖公會樂民郭鳳軒綜合服務中心。他們此行目的,是輔助長者學習使用智能電話及流動應用程式,一同體驗科技融入生活的便利與樂趣。

    在中心的「友智識」長者數碼共融計劃義工活動中,長者們在公務員義工的耐心指導下,學習利用科技獲取實用資訊。例如,透過「智方便」應用程式了解最新天氣,使用「防騙視伏器」提升網絡安全意識,以及查詢急症室輪候時間等,讓智能手機真正成為生活好幫手。

    公務員義工們不單即場解答長者在使用智能電話上的疑問,更透過輕鬆有趣的遊戲,讓長者親身體驗數碼科技帶來的額外好處。其中,他們體驗了中心為社區膝患人士研發的人工智能應用程式進行運動,並參與了感官統合和認知訓練遊戲,這些活動都有助於提升長者的反應能力和生活質素。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楊何蓓茵在活動中鼓勵所有公務員,應善用自身的知識、技能和人生經驗,在工餘時間回饋社會,積極參與義工服務,這正體現了公務員團隊關心社會、服務社群的核心精神。

    這種服務社會的精神,在公務員義工隊的整體表現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僅在2024年,公務員義工隊便舉辦或參與了約2,040項義工服務(較2023年增加逾400項),累積參與人次約23,500,服務時數更超過111,700小時(較2023年增加22,400多小時)。無論是服務項目數量還是服務時數,均較2023年顯著增長25%,顯示出公務員投身公益、服務社群的熱情持續高漲。

    透過這些實際行動,公務員義工隊正努力縮窄數碼鴻溝,讓更多長者能自信地擁抱智能生活,樂享科技帶來的便利與樂趣。